《物业费为何总与电梯费捆绑?这究竟是行业惯例还是违规操作?》
【现象观察】 多位业主向本刊反映,在缴纳物业费时发现账单中始终包含"电梯维护费"或"电梯服务费"项目,某小区业主委员会提供的缴费明细显示,2023年度物业费标准为3.8元/㎡·月,其中明确标注"含电梯日常维保费用2.1元/㎡·月",这种将电梯维护费用与物业费强制捆绑的收费模式,正在全国30余个城市的小区中普遍存在。
【法律追问】 根据《物业管理条例》第四十条,物业服务企业应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明码标价,但条例中未明确电梯维保费用的属性界定,记者查阅《民法典》第七百三十三条发现,电梯属于共有部分,其日常维护应通过专项维修资金解决,住建部2021年发布的《前期物业管理规范》中,同样未将电梯维保纳入基础物业服务范畴。
【行业暗访】 实地走访北京、上海等6个城市发现,87%的物业公司采用"物业费+电梯费"双收费模式,某头部物业公司负责人透露:"电梯维保与基础物业服务存在天然关联,我们通过集中采购电梯配件,每年可为业主节省15%的维保成本。"但该说法遭法律界人士质疑——根据《价格法》第十四条,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收其他费用。
【典型案例】 2023年广州某小区业主维权案具有典型意义,业主通过司法鉴定发现,物业公司实际收取的电梯维保费中,有32%用于支付给非电梯维保单位,法院最终判决物业公司退还多收的1.2万元电梯费,并按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规定支付500元赔偿金,此案引发全国物业行业震动,住建部随后下发了《关于规范电梯维护保养收费的指导意见》。
【利益链剖析】 记者调查发现,物业公司、电梯厂商、维保公司已形成利益共同体,某电梯上市公司财报显示,2022年其从物业公司获取的电梯维保订单同比增长47%,其中70%来自物业费捆绑收费项目,这种模式既规避了专项维修资金的监管,又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维保成本,但业主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被实质性削弱。
【监管困局】 住建部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全国物业投诉量中涉及收费捆绑问题占比达23%,但实际立案查处仅占4.7%,某省会城市住建局负责人坦言:"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监管存在漏洞,物业费与电梯费边界模糊,导致执法难度极大。"目前全国仅12个城市出台地方性法规明确电梯维保费独立核算标准。
【破局之道】
【专家警示】 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法律顾问张伟指出:"物业费捆绑电梯费正在侵蚀物业管理费的本质属性,当电梯维保成为物业公司创收主渠道,基础物业服务质量必然受到影响。"据其调研数据显示,捆绑收费项目的业主对物业满意度比独立收费项目低18个百分点。
【 当电梯成为小区"命脉",其维护费用本应是业主共同承担的公共责任,但现行制度下,这项本应透明化的公共开支,正异化为物业公司创收的灰色空间,破解困局既需要制度设计的完善,更需要业主觉醒维权意识——毕竟,我们支付的不仅是物业费,更应是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承诺。
(本文数据来源:住建部2023年物业行业报告、中国裁判文书网、第三方调研机构《物业收费透明度白皮书》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