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月度观察总结 政策方面:杭州:成为首个要求租赁企业缴纳风控金的城市,8月17日发布新政,要求住房租赁企业将租赁资金缴入专用存款账户管理,并规定“托管式”住房租赁企业需在9月30日前完成风险防控金缴交,存量委托房源应缴交风险防控金30%。此新政或将降低市场风险,但对中小品牌公寓构成一定压力。
2、政策——住建部部长展望十三五住房租赁;西安全面推行网签与资金监管,南京、合肥降税新政。
3、月6日,全国首个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,万科泊寓北京成寿寺项目开业。 据迈点空间租赁了解,北京、上海、沈阳、南京、杭州、合肥、厦门、郑州、武汉、广州、佛山、肇庆、成都13个城市作为首批“集体土地租赁试点城市”均已开展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,多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之中。
1、限购前公寓转售规定:对于在限购政策实施之前以个人名义购买的公寓,可以转售给个人一次。但在此之后,这些公寓只能转售给公司,不能再以个人名义进行交易。综上所述,广州购买公寓的条件较为严格,主要限制在购买主体、面积、销售对象以及转售方面。如果您想在广州购买公寓,请务必了解并遵守当地的购房政策。
2、限购范围:在广州,公寓楼作为住宅的一种形式,通常被纳入限购范围。这意味着购买公寓楼需要遵守广州的限购政策,包括购房资格、购房数量等方面的限制。购房资格:购房者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,如户籍、社保或个税缴纳年限等,才能获得购房资格。
3、购买主体限制:只能以公司名义购买:根据广州的购房政策,个人自然人不能以个人名义购买广州的商业公寓。公寓性质的物业只能以公司或法人单位的名义进行购买。面积限制:商服类项目面积要求:明令要求商服类项目的规划建设及办理不动产证的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。这一规定主要针对的是一手商服类物业。
主要针对租赁机构:政策主要针对的是商业机构,允许它们将成栋、成片的商业、办公类物业(如写字楼、公寓、商场)改造成租赁住房向社会出租。个人公寓不受影响:重要的是,政策明确指出产权性质不改变,因此个人手上的公寓并不受上述新政影响。
综合两份文件,2018年12月19日,广州市的住建会的确出台了新政策,指明:在2017年3月30日之前拿地的商服类项目(也就是您说的公寓),可以以个人名义购买。
只能以公司名义购买。个人无法直接购买商住两用公寓,需通过公司名义进行购买。已经以个人名义购买的人,商住房占用购房资格。这意味着,如果个人已经购买了商住两用公寓,那么这套房屋将占用其购房资格,可能影响其后续购买普通住宅的资格。
只能以公司名义购买:根据广州2017年3月30日起实施的购房政策,个人自然人不能再以个人名义购买广州的商业公寓。这意味着,如果您想在广州购买公寓,需要以公司的名义进行购买。面积限制 商服类项目面积要求:广州的商服类项目(包括公寓)在规划建设及办理不动产证时,其建筑面积不得低于300平方米。
新政策:适应不动产统一登记新形势,《契税法》规定纳税人应当在依法办理土地、房屋权属登记手续前申报缴纳契税;未按照规定缴纳契税的,不动产登记机构不予办理土地、房屋权属登记。请注意,虽然《契税法》在2020年通过,但正式施行是在2021年9月1日,因此在2020年,公寓契税的具体政策仍然遵循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》的规定。
二套住宅税率可能为2%-3%;三套及以上或非普通住宅可能按3%执行。优惠政策的延续新税法实施后,原契税优惠政策(如首套房优惠)可能通过地方立法延续,但需以地方最新规定为准。商办不动产的契税规定统一税率:商铺、写字楼、公寓等商办不动产,无论首套或面积大小,均按5%税率缴纳契税。
年公寓房产契税新政策是怎样的?根据我国目前执行的普通住房的契税优惠征收政策如下:(1)对个人购买家庭住房(家庭成员范围包括购房人、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,下同),面积为90平方米及以下的,减按1%的征收契税;面积为90平方米以上的,减按5%的征收契税。
1、总结:广州商改住新政通过落户政策突破、成本降低及市场规范化,为租赁市场注入活力,但投资者需审慎评估改建限制与土地性质影响,避免短期投机行为。
2、提交申请 房屋权利人、承租人或受其委托的实施单位需备齐以下资料,向区指定的租赁住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:申请函:明确改造意向、改造方案概述及申请理由。房屋权属证明文件:包括房产证、土地使用权证等,证明房屋权属清晰。委托实施的还需提交授权委托书。
3、解读广州商改住新政:与个人无关,别碰公寓 广州于7月16日印发了《广州市商业、商务办公等存量用房改造租赁住房工作指导意见》,其核心在于推进“商改住”政策。以下是对该政策的详细解读:政策核心 该政策允许部分商业、办公类型物业在产权性质不改变的基础上,改造成具有住宅功能的住房。
4、不过,业内人士认为,商改住、办改住,本身就是违规变更房屋规划用途的行为,叫停商办改住,是正本清源,让这些商业办公项目回归到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路径上来,也是为消费者负责,保护购房人权益的重要举措。
